• <nav id="kykgu"></nav>
    歡迎您的光臨!今天是
    您現在的位置:氣功網 >> 道家氣功 >> 內丹仙學 >>

    煉丹火候說注解

    瀏覽次數: 日期:2012-11-11 08:57

    煉丹火候說注解

    [原文]

    夫功夫下手,不可執于有為,有力都是后天。今之道門多流此弊,故世罕傳真。亦不可著于無力,無為便落頑空。今之釋門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此道之行,由于道之不明也。

    [文譯]

    當下手修煉,有兩點尤其值得注意。一點是不可偏執于有為,因為有為一概屬于后天,偏執于它就不能返歸到先天,F在道教門中修功的人多流于此弊,所以,能修出真功夫的人極少,能傳授真功夫的人也極少。另一點是也不能偏執于無為,因為偏執無為便落人毫無收獲的頑空。當今佛教門中修功的人多流于此弊,所以天下真正得道的佛子少得可憐。這種大道功夫之所以得不到真正推行的原因,都在于大道真理并未被修道者們弄明白。

    按:有為無為,本是修道者借助的手段。此二者,無論離開那一方面都不行。但同樣,如果偏執于某一方面也不行。實際上,大道修煉所講的無為與有為,與修煉所忌諱、所批判的無為與有為本質上是有所不同的。大道修煉要求的有為,意思有兩種,一種指具有目標的修煉意志與信心,一種指修煉過程中所應采取的要領與方法。缺乏前者的“有為”,就談不上修煉什么大道,無非仍與常人一般;缺乏后者的“有為”,修爍的過程就無所適從,不得其門而入,仍與常人一般。這兩種,尤以修煉過程中的“有為”最重要。而這種“有為”,其實就是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自律行為,使違背于客觀規律的身心狀態順應符合于客觀規律。換言之!坝袨椤奔词菬o違背客觀規律的身心調理行為。它既表現在專門的修煉功夫之外,也表現在專門的修煉功夫之內。這種無為并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一切作為皆順應符合客觀規律。有為是以后天返歸先天,無為是以先天規范后天。有為中貫穿無為,無為中包含有為。

    而修煉所忌諱和批判的有為,是違背客觀或不能順應客觀的身心行為,是偏執手后天而不能返歸先天的身心行為。比如說,下手興工凝神調息,先由后夭入手,即先要運用后天識神行使自律,意守丹田;先要調整好站姿、坐姿、睡姿,或一些必要的動動鍛煉;先要由口鼻呼吸進行調節。這些都是以后天的有為而通往先天無為的途徑。而一入功中,說意守,便守住某一竅穴不放,甚至還要制造一些意守的幻象,如色、光、物、人、神、景等;說調整姿勢,便將各種動功視為一成不變的定律或長久堅持的必修課,造成姿勢已達正確反而擔心不正確,某些姿勢動功隨著練功進程已無必要,反而覺得不該少;說調節呼吸,便一直關注在口鼻呼吸上而不能放手,或采取一些吐納呵噓呼吸法則永不罷休。這些有為,都是偏執行為,不能吻合于大道。只算得后天法的養生健身小術。

    修煉忌諱和批判的無為,就是不采取任何行之有效的入門修煉的身心調節方法,不顧神與氣是否結合,性與命是否交接,陰與陽是否循環,而單一片面地使心性進入一種什么都不存在都不去管的空寂態。在這種空寂態中,可能什么也感受不到,即是感受得到,最終什么也不能獲得,故而稱為“頑空”。佛門中則稱為“枯禪”。

    在古代,修道之人可謂是前仆后繼,層出不窮,而得道者少如鳳毛麟角,除了一些其他復雜原因外,很顯然的一個原因,就是大多數的修道者往往不是偏執于有為,就是偏執手無為,各走向一個極端。道門的修煉,大都從有為處導引而入門,故偏執于有為而止步不前者多。佛門的功夫,自從分出禪宗一派,重在漸悟頓悟的優劣論辯,重性薄命,故偏執于無為而落入枯禪者多。所以說,大道之所以不能被有效推行,正是由于人們對大道真理中所包含的極為辯證的有為和無為的道理弄不清。

    [原文]

    初功在寂滅情緣,掃除雜念,除雜念是第一著筑基煉己之功也。人心既除,則天心來復;人欲既凈,則天理常存。

    [文譯]

    下手練功前最初步的功夫在于消除任何情感牽連的因素,把滋生的一切雜念統通予以掃盡?梢哉J為,掃除雜念是首當其沖的“筑基煉己”功夫。這步功夫的作用就在于,一切帶有利己(已可視為是個人與群體人的代稱)特征的人心消除干凈以后,天道自然之心就重新返歸而來;一切帶有利己特征的人欲消除干凈以后,天道自然之理就常常存在。

    所屬類別: 信息之窗

    該資訊的關鍵詞為:

    ===返回文章目錄===

    韩国无码黄片免费看
  • <nav id="kykgu"></n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