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養生 中醫長壽養生3方法 一位90歲的老中醫寫了這樣的《長壽經三字經》:“別著急,莫生氣。腦要用,心要靜。私無爭,喜均衡。欲長壽,必運氣。” 對于很多老年人來講練氣功是很好的運動,對于家庭調護疾病是很有效的,練氣功后注意事項是很重要的,不然
一位90歲的老中醫寫了這樣的《長壽經三字經》:“別著急,莫生氣。腦要用,心要靜。私無爭,喜均衡。欲長壽,必運氣。”
生命有三個要素,那就是精氣神;養生有三大法寶,那就是養精、養氣、養神。幾千年來,中國人積累了豐富的養生長壽經驗,歸納為這三個方面。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來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心理平衡、適量運動、戒煙限酒,是健康長壽的基礎;而我們中國人的三大法寶--養精、養氣、養神,是對長壽之路更高深的總結。在實行四大基石的基礎上,我們還應當向三大法寶邁進。
一、日常保精方法
1、什么叫精?
“精”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先天的遺傳物質,是從父母那里遺傳下來的,起到了“生命之根”的作用;另一個是食物化生的營養物質,屬于后天這精。先天之精需要營養物質補充才能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此外,還有呼吸大自然的精氣,與營養物質共同組成了后天之精。
2、養精的方法
養精方法很多,最主要的有三個方面:
第一,節欲保精,切記“色字頭上一把刀”
養精首先要節欲,這是最關鍵的一種做法。因為太多泄精,會泄掉人的精氣。按《黃帝內經》的話來說,叫“積精全神”,認為追求追求長壽一定要把腎精蓄積在那里,作為生命的基石,就像水庫有水才能源源不斷地滋養農田一樣。這個精藏在腎里,腎有“生髓主骨”的作用,主管養育大腦、骨髓,腎精喪失了,骨頭、大腦也就受到損傷。所以人如果房事無節制,那就像一把斧子一樣,是在砍伐我們自己的身體。有人做了統計,中國歷代皇帝加起來有402位,他們的平均壽命只有30多歲,這里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皇帝的嬪妃太多了。
第二,進行經絡按摩,促進精的生養
中醫認為,保精養精要養經常按摩下丹田。下丹田的準確位置是肚臍下1.5寸,肚臍下面3寸(4橫指)有一個穴位叫關元穴,在關元穴和肚臍連線的中點就是下丹田。我們可以兩手交疊,用手掌心的勞宮穴按揉下腹,按揉下丹田的位置,順時針按摩60次,逆時針按摩60次,一般按120次,就會感到下丹田溫暖、發熱。
同時,還要按揉命門穴。命門穴和肚臍相對應,在人體的后背上與肚臍相對的正后方,方法同按揉丹田一樣。命門就是生命的大門,我們一定要把這個門給它守住了。
第三、均衡營養,注意補精
“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尤其是體弱之人全要依據飲食營養來充實氣血,所以全面均衡營養的飲食,是保精的重要手段。在飲食中,要多吃養精的東西,如動物腎臟、黑芝麻、黑豆、山藥、核桃、芡實、蓮子,還有地黃,地黃熬湯很好喝。平常多吃這些食物不僅有利于延年益壽、強身健體,而且有助于治療遺精、早泄。
二、日常養氣方法
1、 什么是氣?
氣既是維持人的生命活力的物質,又是人體各臟腑器官活動的能力。既是物質,又是功能,是能量也是一種信息。氣的運行通道就是經絡。氣有三大作用:一是推動作用,可以推動經氣、血液的循行。二是氣化作用,氣化是物質和能量轉化的過程。氣作為新陳代謝的動力,可以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維持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并調節人體的正常體溫。三是防御作用,氣具有抵御邪氣的作用。氣既可以護衛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又可以與病氣斗爭,將之驅除出去。
2、人體的氣有四種
第一種氣叫元氣。它從父母那里繼承來,是生命的原發性的“氣”。元氣也叫做真氣,來源于腎臟,因為腎臟藏精,精又可以化成氣。
第二種氣叫宗氣。宗氣主要來源于后天的呼吸,是呼吸之氣。
第三種氣叫做營氣。營氣是流行于人的血脈當中的營養物質,對人體起到滋養作用。
第四種氣叫做衛氣。它是運行在體表,起到一種保護人體、抵御外邪的作用。
養氣最重要的就是保養這四種氣。
3、五十營呼吸養氣法
中醫養氣法如同養精法一樣,遍及藥物、食養、針灸、導引、氣功各個領域。這里僅介紹一種簡單易行的五十營呼吸法。
中醫認為,人體經絡之氣一個晝夜12時辰要運行“五十營”,就是運行14條經脈50周。與此相應,為了符合營氣和衛氣的流動,呼吸就要放慢,6.4秒一次呼吸是最正常的。呼吸放慢,我們脈搏漸漸也會放慢,生命進程也就放慢,壽命就越長。所以說慢呼吸,長壽命。五十營呼吸養氣法就是把呼吸放慢到6.4秒,并形成一種習慣。這里介紹一種順呼吸的方法:
第一是吸氣的時候腹部隆起,呼氣的時候腹部收縮,這叫做順呼吸!独献印吩f過,天地就像一個風箱,人體在呼吸時如能做到腹部有節律的隆起、收縮,像是在拉風箱,就達到要求了。
第二是慢呼吸有四個要求,要做到四個字:深、長、勻、細。深,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頭;長,時間要拉長,要放慢;勻,要勻稱;細,就是要細微,不能粗猛。
還要注意:“吸人一大片,呼出一條線。”吸進去的是自然環境中的清氣,要吸入一大片,呼出來的是體內的濁氣,要慢慢呼出,呼出一條線。
三、日常養神方法
在人體生命三寶中,神是最重要的,因為神可以統領精和氣,是生命活力的綜合體現。人體精滿氣足就會神采奕奕,養神就是要達到神采奕奕的狀態。養神法在中醫寶庫中最豐富、最神秘,這里先介紹一種簡單的“五心養神法”。
1、動功的“五心養神法”
動功的“五心法”,是取人體的五個中心穴位進行按摩。一是頂心,在頭的正中間,即百會穴。要經常用掌心按摩它,因為這是諸陽之匯,向下按有醒腦降血壓作用;二是胸的中心,叫膻中穴。捶打它可以驅散心中的悶氣、抑郁之氣,改善心肺血液循環,F代科學發現,人老是從胸腺開始衰老的,所以經常捶打這里,有延年益壽的作用;三是腹的中心,就是在下丹田的位置。下丹田乃生命的先天之本,要護養好。每天早晨晚上按摩,少則2次,多可4次,順時針60下,逆時針60下,讓下丹田有溫熱舒適的感覺;四是手心,手心就是勞宮穴的位置,是心包經上的穴位。經常按壓手心勞宮穴,有強壯心臟的作用,長期堅持可使心火下降;五是腳心,也就是涌泉穴。準確地說,涌泉穴在腳底中線前1/3與后2/3交界凹陷處。每晚臨睡前半小時,先擦熱雙手掌,然后右掌按摩左涌泉,左掌按摩右涌泉?墒剐幕鹣陆,腎水上升,促使人體能量與物質的轉化平衡,首先見到的效果是治療失眠。
2、氣功的“五心養神法”
這里是指意守這五個穴位的修煉方法。以站樁為主,站的時候要兩腿自然分開,與肩同寬,兩手舉起,勞宮穴相對,體驗兩個勞宮穴間的熱氣流動。然后兩手微微往外拉,體驗一點牽拉的力量;往里收也是一樣,體驗在壓一個氣球,慢慢感覺到勞宮穴之間的氣越來越熱。
這時開始把意念集中在頭頂,也就是百會穴,意想百會穴上方有太陽、日月,你會覺得百會穴微微發熱、越來越熱,這是“頭心”。然后意想有日月之光從百會穴下行,一下子照到胸的中心,就是“中丹田”膻中穴。這時應感覺中丹田被日月之光所照耀,越來越熱。接著想象日月之光下行,到下腹的中心,也就是“下丹田”。感覺下丹田也開始發熱,并越來越熱。然后這股熱流再繼續往下行,帶動陰冷之氣也下行到腳心的涌泉穴,通過涌泉穴把這股陰冷之氣送往地下,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洗心”。日月之光把全身都照透了,達到心地光明的境界了。這不僅對養神,而且對生命力的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
“五心養神”的方法一定要結合起來修煉。在動功與氣功之間,要先做動功的“五心”修煉,再做氣功的“五心”修煉。
對于很多老年人來講練氣功是很好的運動,對于家庭調護疾病是很有效的,練氣功后注意事項是很重要的,不然你的練習可能就不管用了,還會威脅身體的健康,如果老年人覺得沒有適合自己的運動的話氣功是不錯的選擇。
老年人練氣功有什么好處?
練氣功對于意念的要求并不嚴格,練功者只要熟練掌握動作套路,便可開始注意呼吸與動作的配合,從而慢慢進入意識的平靜狀態,即氣功入靜狀態。如果有些人在練功前便已學習或研究過氣功理論,那么在練習時可選擇動靜結合的練功方法,在練動功的同時,可配合靜功的練習。這樣可以很快掌握氣功的本質,調心、調息、調身同時進行,取得很好的保健效果。
老人練氣功,除了強體保健養生外,也有治療疾病的作用。如果病人選擇氣功作為輔助療法,那么應根據不同的疾病選擇不同的氣功。如胃潰湯胃病患者可練習內養功;腫瘤患者可選擇行步功或郭林新氣功、自控氣功等;高血壓、神經衰弱及疼痛病人可選擇放松功。臥床不起的病人,可選強壯功,以培補元氣;老人做氣功的好處還可以對頸肩病的患者起到利于頸肩功能的恢復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因為這些初學者往往對氣功的理論涉獵不深,如果直接從靜功練起的話,過分注重意念活動,容易產生偏差。
老人練氣功養生禁忌:
1、忌“省略”放松整理活動
放松性的整理活動不僅可使運動者的大腦皮層興奮性及較快的心跳、呼吸頻率,通過適宜的放松徒手操、步行、放松按摩、呼吸節律放松操等恢復到運動前的安靜狀態,而且,還有助于恢復肌肉的疲勞感,減輕酸脹不適,并可避免運動健身后頭暈、乏力、惡心、嘔吐、眼花等不良現象。
2、不宜蹲坐休息
鍛煉后若立即蹲坐下來休息,會阻礙下肢血液回流。影響血液循環,加深肌體疲勞。嚴重時產生重力休克。因此,每次運動結束后應調整呼吸節奏,步行甩臂,并做一些放松、調整活動,促使四肢血液回流入心臟,以利還清“氧債”,加快恢復體能、消除疲勞。
3、不宜貪吃冷飲
鍛煉之后往往是會汗流浹背的,隨著大量水分的消耗,運動后總會有口干舌燥、急需喝水的感覺,然而此時人體消化系統仍處在抑制狀態,功能低下。中醫認為如果一時的貪圖涼快喝很多的冷飲的話,很容易引起胃腸痙攣、腹痛、腹瀉,并誘發腸胃道疾病。
4、不宜立即吃飯
運動鍛煉時,特別是激烈運動時,運動神經中樞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在它的影響下,管理內臟器官活動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則加強了對消化系統活動的抑制。同時,在運動時,全身血液亦進行重新分配,而且比較集中地供應了運動器官的需要,而腹腔內各器官的供應相對減少。上述因素使得胃腸道的蠕動減弱,各種消化腺的分泌大大減少。它需在運動結束20—30分鐘后才能恢復。如果急忙吃飯,就會增加消化器官的負擔,引起功能紊亂,甚至造成多種疾病。
5、不宜驟降體溫
運動時肌體表面血管擴張,體溫升高,毛孔舒張,排汗增多。倘若運動后立即走進冷氣空調房間或在風口納涼小憩,或圖涼快用冷水沖頭,均會使皮膚緊縮閉汗而引起體溫調節等生理功能失調,免疫功能下降而招致感冒、腹瀉、哮喘等病癥。
下一篇:適合白領的氣功養生法
所屬類別: 信息之窗
該資訊的關鍵詞為: